生产者消费者模型
生产者-消费者问题
生产者 ——> 放入数据 ——> 缓冲区 <—— 消费者
生产者-消费者问题描述:
- ⽣产者在⽣成数据后,放在⼀个缓冲区中;
- 消费者从缓冲区取出数据处理;
- 任何时刻,只能有⼀个⽣产者或消费者可以访问缓冲区;
问题分析:
- 任何时刻只能有⼀个线程操作缓冲区,说明操作缓冲区是临界代码,需要互斥;
- 缓冲区空时,消费者必须等待⽣产者⽣成数据;缓冲区满时,⽣产者必须等待消费者取出数据。说明⽣产者和消费者需要同步。
需要三个信号量,分别是:
- 互斥信号量 mutex :⽤于互斥访问缓冲区,初始化值为 1;
- 资源信号量 fullBuffer :⽤于消费者询问缓冲区是否有数据,有数据则读取数据,初始化值为 0(表明缓冲区⼀开始为空);
- 资源信号量 emptyBuffer :⽤于⽣产者询问缓冲区是否有空位,有空位则⽣成数据,初始化值为 n (缓冲区⼤⼩);
具体实现代码:
1 | |
如果消费者线程⼀开始执⾏ P(fullBuffers) ,由于信号量 fullBuffers 初始值为 0,则此时 fullBuffers 的值从 0 变为 -1,说明缓冲区⾥没有数据,消费者只能等待。
接着,轮到⽣产者执⾏ P(emptyBuffers) ,表示减少 1 个空槽,如果当前没有其他⽣产者线程在临界区执⾏代码,那么该⽣产者线程就可以把数据放到缓冲区,放完后,执⾏V(fullBuffers) ,信号量 fullBuffers 从 -1 变成 0,表明有「消费者」线程正在阻塞等待数据,于是阻塞等待的消费者线程会被唤醒。
消费者线程被唤醒后,如果此时没有其他消费者线程在读数据,那么就可以直接进⼊临界区,从缓冲区读取数据。最后,离开临界区后,把空槽的个数 + 1。